近日,漯河醫(yī)專二附院(漯河市骨科醫(yī)院、漯河市立醫(yī)院)開創(chuàng)性進行手術機器人導航下腦干血腫穿刺引流輔助手術治療,在漯河市尚屬首例,為眾多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又一種方法。
55歲患者男性,高血壓病史2年,平時未監(jiān)測血壓及規(guī)律服藥控制血壓,20余天前患者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,隨之出現昏迷。入院時,血壓197/120mmHg,淺昏迷,右側肢體完全癱瘓,頭顱CT提示:橋腦出血破入腦室,血腫量約12ml,病情危重。神經外科史永濤主任團隊及相關科室多學科會診認為腦干出血量大,死亡率極高(一般認為腦干出血>5ml,死亡率>80%-90%)。
考慮保守治療效果不佳,傳統(tǒng)手術開顱清除血腫,風險高,預后不良,建議微創(chuàng)治療。但微創(chuàng)穿刺引流存在定位困難,穿刺失敗幾率高。經神經外科團隊討論,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,決定應用神經外科機器人導航系統(tǒng)對血腫定位穿刺。
在史永濤團隊操作下,患者CT圖像導入機器人系統(tǒng),與患者頭顱標記融合,確認血腫位置后,設計穿刺通路,將引流管精準穿刺置入血腫腔,順利引流出暗褐色血性液體,術后轉入重癥醫(yī)學科,控制血壓、維持呼吸、血腫沖洗、氣管切開、維持水電平衡,保護肝腎功能等治療。
在神經外科醫(yī)生和重癥醫(yī)學科醫(yī)護團隊嚴密監(jiān)護共同努力下,患者術后第4天神志清,左側肢體可做指令性動作,術后第7天血腫明顯吸收,拔除引流管。目前病情明顯好轉,已經轉入普通病房,開始康復訓練。
知識科普:
腦干出血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自發(fā)性腦出血,它的部位位于生命中樞,這個部位的出血會導致較深的昏迷,甚至可能因生命中樞的功能紊亂,出現呼吸、血壓、脈搏的不穩(wěn)定,在這個情況下,所有的處理方式都非常棘手,目前為止腦干出血有兩種治療方式,穿刺治療以及微創(chuàng)手術。
腦干出血手術的風險較高,因為腦干是人體的呼吸和循環(huán)中樞,在手術的里邊屬于手術的禁區(qū),不適合大范圍的開顱手術,所以一般都不可能直接的進行手術,所以現在對于腦干出血的治療理念來講,主要還是以對癥處理及穿刺治療為主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就是在CT引導下做腦干出血的穿刺引流手術治療,但這個手術相對比較復雜,而且技術要求比較高。神經外科手術導航機器人的出現,極大降低了穿刺手術的風險,提高了手術成功率。(盧 闖 史永濤 劉 旭 袁錦鈺)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